{{ course.title }}
{{ moment(course.actStart).format('YYYY年MM月DD日 HH:mm') }}
{{ course.city }} {{ course.address }} 在线活动
(以上会员价格为转发价,需转发文案到朋友圈,并对所有人开放,不转发补200元红包给客服)
这篇文案我想从导师严艺家讲起。作为一个课程文案,这是有点冒险的行为。
一来大家对张沛超老师相对熟悉一些,而严艺家老师对你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新面孔;
二来这门课的关键词:
-
婴幼儿及青少年心理治疗
-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视角
-
拒学厌学、自杀自伤、进食障碍、网瘾
只要中规中矩介绍,任何一个都很吸引人,都是难点。
但艺家值得我冒这个险。
1
艺家是我认识的,对“人的发展”抱有最大好奇与热情的心理咨询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做的很多事必须出于绝对的热爱。
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至今12年,其中有7年她同时在进行《布教授有办法》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累计翻译超过100万字;这套书别名“新手父母救命宝典”,是0-5岁养育指南。
她工作的对象有不少是儿童青少年,或者婴幼儿的家庭/父母。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尝试给婴儿换块尿布都困难重重,但艺家可以给婴儿“做治疗”。
3年前孩子长期拒奶时很绝望,跑了几家医院都找不到原因,儿保医生推荐我找艺家聊一聊。当时很难想象婴儿怎么会有心理压力,更难想象怎么通过沟通让一个话都不会说的婴儿喝奶,但神奇的是,和艺家工作了两次之后,宝宝真的开始正常喝奶了,我和先生的心情也放松下来了!
虽然养孩子的路上还有各种困难,但艺家温柔放松的样子经常会出现在脑海里,很感激那段工作带给我们全家的帮助。(S女士,孩子3岁)
作为精神分析取向咨询师,艺家完成了CAPA督导组和“中德班”高级组的培训项目,在她看来,如果说0-18岁孩子经历的心灵发展路线图是一条镶满了宝石的项链,克莱因与温尼科特都提供了不少闪光的宝石,但把这根项链串起来的,却只有安娜·弗洛伊德。
对“人的发展”有巨大好奇心的她,在2019年暂放国内的工作与家庭,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安娜弗洛伊德中心攻读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这个学位在全世界,你只有在UCL安娜弗洛伊德中心才能读到。
以上提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艺家,只是想要表达为什么是艺家来讲这个主题,换句话说,这个主题国内可能找不到一两个比她讲得更好的导师了。
至于一个更有趣的艺家,希望你们有机会慢慢认识她。
2
说回这个课程本身,“严艺家+张沛超”的组合,是1+1>2。
张沛超老师近半年来连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开设“青少年拒学厌学、自伤自杀”主题工作坊,基本上是所有家长、老师、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痛点和难点,每一场座无虚席,每一场好评如潮。
站在精神动力学角度,青春期的问题就是以前问题的集中爆发,我们在工作时必须反反复复回溯到很早期的婴儿时期。
但在实践当中,很多咨询师就会碰到这样的困境:究竟如何判断是哪个时期的心理发育出现问题?安娜·弗洛伊德、克莱因、温尼科特等的理论,到底有哪些最适用于眼前的来访者?
严艺家老师就可以帮你从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说你的来访ta的心智水平停留在哪个阶段,停在哪里,你需要做些什么去帮助ta。
3
两位老师的教学,是如何互为补充的呢?
婴幼儿及青少年心理治疗:从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视角
未成年人心理治疗之“术”百花齐放各有所长,本课程旨在通过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相关理论的传授帮助学员建立以不变应万变之“道”。
前3天课程以年龄为轴,通过精神分析经典概念的全新诠释帮助学员筑未成年人心理治疗之“基”,同时介绍与未成年人照料者开展短程工作之“术”——源于塔维斯托克顾问模型的PCM父母咨询模式。后3天课程以青少年临床复杂议题为主题,结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丰富临床经验,帮助学员进一步提升个案工作能力。
严艺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执业12+年
导师介绍
伦敦大学学院(UCL)/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督导组毕业,中德精神分析培训项目高级组毕业,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中美婴幼儿及青少年心理评估、诊断及干预培训项目首届毕业生。《布教授有办法》系列丛书独家译者,累计出版各类心理学译作著作超100万字
Day1
上午:
0-3岁心理发展:心灵意识的起源及分离个体化
教学目的:梳理0-3岁心理发展重要精神分析概念,思辨精神分析各流派婴儿学步儿发展理论及其临床适用性,帮助学员建立起初步的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视角理解未成年及成年临床个案。
下午:
PCM父母咨询模式:与婴儿家庭工作
个案演练或督导
Day2
上午:
3-9岁心理发展:幻想与现实、语言及情感发展,俄狄浦斯期与手足之争,潜伏期
教学目的: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梳理3-9岁心理发展重要任务,重识不同精神分析流派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概念诠释,提升对未成年及成年来访的个案概念化能力。
下午:
PCM父母咨询模式:与儿童家庭工作
个案演练或督导
Day3
上午:
10-25岁心理发展:第二次分离个体化及核心情结
教学目的: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探索青少年心理发展之“道”,理解青少年各类情感及行为问题背后的底层心理逻辑,在此基础上对成年及未成年来访的咨访关系建立起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下午:
PCM父母咨询模式:与青少年家庭工作
个案演练或督导
张沛超
资深心理咨询师,执业12+年
导师介绍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心理学硕士,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成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成员
教学目的:
着重研讨青春期的典型症状,学习如何对青少年的问题保持温和的好奇,理解这些问题是早年发展病理部分在青春期的重现。在这三天的课程中,学员将学到如何聚焦青少年的核心情绪,处理第二次分离个体化、解决同一性危机,形成对常见困难的精神动力学理解等。在案例督导与案例演示中学习咨询师在与青少年工作时的基本态度和思路。
Day4
上午:
拒学、厌学专题
下午:
个案督导与演练
Day5
上午:
自伤、自杀专题
下午:
个案督导与演练
Day6
上午:
进食障碍、网瘾专题
下午:
个案督导与演练
4
这门课适合什么人学?
1、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当来访者来到你的咨询室,在象征层面上,ta就像是要被重新养育一次;
所以哪怕你的工作群体都是成年人,你也要学习人的心智发展,这样才能够理解当ta哪些部分出“问题”时,ta会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启动”和生长。
2、不论你是什么职业身份:
-
只要你对人的心理发展,特别是从精神分析角度理解感兴趣
-
你的工作中会面对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家庭
-
你的学生/孩子有拒学厌学、网瘾、暴食或者厌食、自伤自杀行为
3、如果你参加过张沛超老师《从“厌学休学”到“自伤自杀” | 谈青少年心理问题》2天工作坊,也可以再次报名学习,因为“张老师讲课即使是同一个题材,来听两次听到的内容可能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集训时间】
7月30日—8月1日
8月6日—8月8日
【集训地点】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