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 course.title }}

{{ moment(course.actStart).format('YYYY年MM月DD日 HH:mm') }}

{{ course.city }} {{ course.address }} 在线活动

 

(以上转发价选项,需转发文案到朋友圈,并对所有人开放,不转发补200元红包给客服)

 

 

· 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13%的人患有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精神疾病。

· 自杀是10-19岁青少年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每年有4.58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即每11分钟就有超过1人死于自杀。

· 每年由0-19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造成的人力资本损失为3872亿美元。其中焦虑、行为障碍、抑郁造成的比例为26.93%、22.63%和21.87%。

——数据来源: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儿童状况研究与报告》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所涉及的并非只有儿童青少本身,它更是个系统的、动态发展的问题,涉及到家庭、教养方式、学校以及社会等诸多方面。

 

从UNICEF的数据来看,儿童青少年问题亟需心理治疗师、家长、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共同去行动。而这门课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支持

不仅可用于评估、干预儿童与青少年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更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健康发展。

 

本次3天的课程以青少年临床复杂议题为主题,结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丰富临床经验,不仅直击所有家长、老师、心理健康工作者的痛点和难点,还会通过案例、督导、演练的形式教你如何应对此类青少年本身及问题!帮助学员进一步提升个案工作能力。

 

 

 

#01

 

 

儿童青少年问题有很多,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其复杂性和紧迫性让家长、老师都头痛不已。

 

其中,让家长、老师最为担忧和焦虑问题,即:

 

拒学厌学自伤自杀、情绪障碍(抑郁、焦虑)、人际关系问题、考试焦虑、网络成瘾等;还有比较特殊的进食障碍,多见于青春期少女,特别是厌食症对身体损害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面对集中式爆发的青少年问题,家长、老师和心理健康工作者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思路去干预、评估和帮助TA们,是本门课重要授课目的之一。

 

 

 

 

#02

 

 

除了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为什么强烈建议家长、老师来学这门课?

 

首先,这门课是无专业限制、无门槛限制的课;

 

其次,儿童青少年问题的影响因素决定了家长、老师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

 

父母的养育对于奠定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但许多父母欠缺方式方法或缺少支持无法胜任这一关键角色包括获得信息、指导以及经济和社会心理支持。

 

学校和学习环境可以提供支持心理健康发展的机会,但也可能使儿童暴露于风险之中,包括欺凌和过度的考试压力。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缺课或未完成学业与社交孤立有关,反过来又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我伤害、自杀意念、抑郁、焦虑和成瘾问题。

说的直接点,这门课就是给那些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家长、老师送上理论支持和干预解决之法。

 

 

 

#03

 

 

这门课源自于张沛超老师多年的临床实战,此前他也多次开办关于青少年主题的工作坊,备受好评!“不学了,不活了”至今在耳畔萦绕,记忆深刻。

 

本次课程聚焦于精神动力取向青少年临床病理与实战:

 

讲授青春期比较特殊的发展病理学,更偏重于10岁之后孩子的工作。

 

可以学到如何同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发展统一战线的方式;如何在所有情况下保持温和的好奇,真正走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儿童青少年问题是家长和学校绕不开的问题,而识别、防范和解决都涵盖在课程之中。

 

 

课程大纲

 

 

 

老师介绍

 

图片

张沛超

被誉为“国内心理咨询界的天才”

理学学士、心理学硕士、哲学博士

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治疗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成员

 

图片

联合督导老师

 

这位神秘的联合督导老师,简介如下,你猜到她是谁了吗?

 

  • 资深心理咨询师,从业15年

  • 伦敦大学学院(UCL)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博士在读

  • 伦敦大学学院(UCL)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

  •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美婴幼儿及青少年心理评估、诊断及干预培训项目首届毕业生

 

 

 

适合谁学?

 

 

这门课适合哪些人学习?

 

1、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可以来学习,只要:

 

· 你对人的心理发展,特别是从精神分析角度理解感兴趣

· 你的工作中会面对儿童青少年及家庭

· 你的学生/孩子有厌学拒学、网瘾、暴食/厌食、自伤自杀行为

 

2、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师

课程本身是结合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丰富临床经验,能够在实际工作提供思路,提升自身个案解决能力。

 

3、参加过「青少年专题」的老学员

参加过张沛超老师《张沛超2日工作坊,“不学了,不活了” | 整合视角下的青少年厌学、自杀》,也可以再次报名学习,因为“张老师讲课即使是同一个题材,来听两次听到的内容可能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城市与时间

 

城市 时间
上海 2024年4月5日-7日

 

 

 补课设置 

 

· 本次工作坊,不设置补课,请知晓。

 

· 鉴于人数对教学的影响,一般不开放补课,不能如期参加现场课程的损失需自行承担;

 

· 若有特殊情况的,需提前7天,提供相关证明,务必在下一期内补完,否则默认自动放弃,需自行承担后果。

 

 

观看直播